戴姆勒仍在努力从排放丑闻中恢复过来,同时利润也在大幅下滑。但中国汽车制造商北汽和吉利对其电动化的的未来却很感兴趣,竞相收购了其股份。
在短短12个月的时间里,戴姆勒已经发布了4次盈利预警,令多数股票投资者对这家梅塞德斯-奔驰制造商失去了兴趣。
今年6月,戴姆勒集团宣布下调了对2019年的盈利预期,这是戴姆勒集团今年以来第三次下调其对2019年的盈利预期。此前,戴姆勒坚持2019年利润相比去年仍会取得增长,但这一次,戴姆勒坦承,预计2019年息税前利润仅与2018年持平。
最新的一次预警是在7月12日,戴姆勒预计第二季度息税前将亏损16亿欧元(约合124亿元人民币),而上年同期集团获利26亿欧元(约合201.7亿元人民币)。该公司表示,为应对与高田安全气囊相关的召回期延长增加的约10亿欧元(约合77.6亿元人民币)拨备是导致亏损的部分原因。
此外,在经历了政府和法院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以及对梅赛德斯-奔驰柴油车的相关措施进行的重新评估后,戴姆勒也遭受了16亿欧元的损失。
在第四次盈利预警发布之后,戴姆勒股价在过去一年下跌了20%,仅略高于近六年来的最低水平。
而在今年一季度,戴姆勒集团营收达到397亿欧元,同比下滑0.25%,息税前利润(EBIT)从去年的33亿欧元降至28亿欧元,同比下滑15%;净利润同比下滑12.5%减少至21欧元。其中,乘用车板块梅赛德斯-奔驰全球累计销量56.08万辆,同比减少5.6%,营收下滑8%至212亿欧元,息税前利润降至12.98亿欧元,销售回报率从9%降低至6.1%。
因此,对于新上任的康林松(Ola Kallenius)来说,有两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在争夺他的好感,一定会让他感到些许安慰。
今年5月,戴姆勒集团CEO蔡澈在掌舵13年后,正式卸任戴姆勒集团CEO和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的职位,研发总监康林松接替他成为新任CEO。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戴姆勒集团未来的发展将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当前研发成本激增,如何在保证研发水平的前提下提升利润率是新任CEO将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周二,北汽集团宣布,为加强双方长期战略合作,投资戴姆勒股份公司,目前持有戴姆勒股份公司5%股份,包含2.48%的直接持股以及获得额外等同于2.52%股份投票权的权利。
这一期待举动使戴姆勒与北汽以及吉利形成了复杂的三角关系。此次交易后,北汽集团成为成为戴姆勒第三大股东,持股仅次于持股9.7% 的吉利集团和持股6.8%的科威特主权基金(Kuwait‘s Sovereign Savings Fund)。18个月前,浙江吉利集团通过旗下海外壳公司Tenaciou3Prospect Investment Limited收购了戴姆勒9.7%的股权,按当前市价计算这笔股份的总价值为90亿美元左右(约560亿人民币)。
戴姆勒与北汽控股在北京成立合资公司北京奔驰已有十多年,戴姆勒持有北汽控股30%的香港上市股份,直接拥有北京奔驰49%的股权。
北汽和吉利在戴姆勒身上看到了什么,居然在戴姆勒最不景气的时刻购买股份?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电动化。
戴姆勒目前的惨淡状态很大程度上与柴油排放丑闻遗留下来的问题有关。更有预测,该公司解决了导致这一问题的 缺陷之后,由此产生的成本可能会继续上升。
德国联邦机动车行驶管理局勒已经令戴姆勒集团在德国境内召回6万辆奔驰柴油汽车。德国方面表示,之所召回这些车辆,主要是因为上述车辆试图用作弊软件通过柴油车尾气检测,涉事的车型主要是戴姆勒集团旗下奔驰汽车在2012年至2015年生产的柴油版GLK 220车型。
戴姆勒预计2019年息税前利润仅与2018年持平。这主要是由于戴姆勒用于处理“针对梅赛德斯-奔驰柴油车的各种正在进行的政府程序和措施”的预留资金将高达上亿欧元,这将使戴姆勒削减了全年利润预期。
但利润似乎并不是中国车企所关心的。如果你是战略投资者,这就不那么令人担心了。与希望通过出售股票获利的传统股东不同,北汽控股和吉利都在收购戴姆勒的股票,由于戴姆勒的估值偏低,其股息收益率目前约为6.4%,足以为吉利和北汽的盈利做出重大贡献(约占北汽控股过去12个月净利润的三分之一,吉利的四分之一)。
当然,与两家中国公司两位数的投资资本回报率相比,北汽和吉利似乎跟看中戴姆勒的电动化 ,密切关注前方道路的重要性所在。尽管欧洲投资者关注的是戴姆勒柴油动力不足的过去,但中国买家对戴姆勒未来的电动汽车计划更感兴趣。
今年3月,吉利与戴姆勒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生产纯电动版本的Smart。这家德国公司20年来一直在推出Smart微型汽车品牌,但收效甚微。与此同时,北汽控股的合资制造企业北京奔驰将专注于更重量级的EQC和EQB电动跨界SUV。
在中国汽车制造商面临压力、必须满足政府有关电动汽车的要求之际——即便是在国内市场销量暴跌挤压利润率之际——此类合作意义重大。戴姆勒的在电动化上的预算仅次于大众汽车。通过戴姆勒的专业 ,中国的合作伙伴在不花费太多自有资金的情况下,也能推出新的电动车型。
来源:小编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小编,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 (www.www.wudnway.com)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4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