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原大地来说,位于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可谓年轻气盛。随着举世闻名的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的建设而诞生,于1957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省辖地级市。1962年改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86年1月又调整为地级市。就是这样一个新兴的城市,却大胆地提出了“到2015年纯电动轿车年产量达10万辆以上、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年产值500亿元”的惊人目标。
根据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三门峡市常住人口为2233872人,而去年三门峡市生产总值预计为1000亿元左右,在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排名第14位。从城乡统筹看,虽然不断加大投入,城乡基础设施改善了,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基础条件差、农业“靠天吃饭”、农民增收困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就是这样一座并不引人瞩目的城市,终于幸运地被纳入到以“中原城市群”为基础形成的中原经济区之中,并列入纳入“十二五规划”国家战略。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和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较为严重,于是,2010年兴起的“新能源汽车热”,就成为当地政府增加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根“救命稻草”。
根据2011年2月下发的《三门峡市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暂行)》,2015年,纯电动轿车年产量达2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年产50万套以上,汽车轮毂年产500万只,变速箱年产10万套,纳米纤维膜年产2600万平方米,其他汽车零部件达到一定规模,形成专业化的、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年产值500亿元。在示范运营方面,按照已获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批复的《纯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方案》,三门峡在2013年底之前,将投放2300辆纯电动轿车,在公务用车、城市出租车和旅游观光用车等方面开展电动汽车示范运营。
要知道,经济较发达、拥有多家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厂的江苏盐城,也不过提出了“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40亿元左右、产能5万辆”。而三门峡为何敢于“夸下海口”?他们有没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轿车几乎空白没有基础怎么干?
三门峡并不是一个以汽车工业闻名的城市,该市能生产轿车的企业都屈指可数。直到2010年初、河南省电动汽车联盟成立的时候,恐怕都不会有多少人知道这家“三门峡速达交通集团”,作为是参与联盟的48家单位之一,速达绝对是最不起眼的那一拨,但纵观近两年来的表现,却又是河北省内受关注度最高、“口气”最大的企业。
2010年7月30日,由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速达牌零排放、纯电动汽车完成各项中试后推出第一辆示范运行样车。7月30日,由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速达牌零排放、纯电动汽车完成各项中试后推出第一辆示范运行样车。按照速达交通集团的愿景,该企业将组织实施的年产20万辆新能源电动汽车(原计划为10万辆)及50万套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为50亿元,产值156亿元,年实现利税30.5亿元。同时,整合一批关联企业入驻,间接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30亿元,吸纳产业工人2万人左右。计划2012年纯电动汽车的生产规模达到五万辆,2015年要达到十万辆(但定制了20万辆产能的生产线)。
对于小小的三门峡想造新能源汽车,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学者都存在一定的质疑。三门峡市市委书记杨树平讲了一个故事,“东风设计院设计20万辆生产线的时候,设计院长就质问我说,“杨市长,你们发展电动汽车一下搞20万辆,是不是在‘十二五’期间作为主攻方向?”他意思是说发展电动汽车风险很大,李董(速达汽车董事长李复活)当即就回答他:“18个月给我交钥匙,然后,我给你50个亿的支票”。这时候我就开了个玩笑,“张院长你看看,我们是帮助民营企业家赚钱”。所以整体来看,目前三门峡发展电动汽车优势还是很多的,有资金做保障,有江南体育怎么下载
做保障,再加上现在有政策做保障,包括国家的政策、省的政策,还有国际上的政策;另外三门峡还有一定的汽车工业基础,除了之前引进的研发先进江南体育怎么下载
以外,现在还有带卡轮箍,目前是300万辆,从规模到质量都是处于世界前列的。还有纳米离子膜,这个电池隔膜生产电动汽车电池也是处于领先水平,寿命可以延长30%,蓄电量能增加50%,这都是国家专利。”
三门峡之所以敢于如此高调,还得益于该市拥有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例如速达交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动汽车驱动再生制动控制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电池能源管理系统三大关键零部件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三门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的汽车轮毂生产江南体育怎么下载
和产品规模处于世界前列;三门峡兴邦特种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纳米纤维膜性能和制造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三门峡豫西机床有限公司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变速箱、三门峡中原量仪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零部件在线检测控制系统、三门峡仪电有限公司的车用开关等与电动汽车产品有关的企业均具备较高的研发能力和制造水平……拥有这些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企业,令三门峡感到“可以为之”,于是,尽管缺乏专业的新能源汽车厂、也没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当地人还是鼓足干劲,匆匆上马了。
“大炼钢铁”?10万辆电动汽车谁来买?
10万辆(且不说惊人的20万辆)电动汽车将会到哪儿去呢?根据三门峡市车管所的统计数据,截止2010年底,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398582辆,比上年增加53274辆,增长15.4%。其中汽车154102辆,比上年增长18.6%;摩托车200281辆,比上年增长14.4%;拖拉机42051辆,比上年增长8.4%;挂车2148辆,比上年增长41.3%。根据这一数据,记者估计到2012年初,三门峡的民用车辆总量约在46万辆以内,而乘用车保有量应在18万辆左右。
这样一座人少(相对河南其它地区)车少但拥堵异常的城市,想要“消化”20万辆电动汽车的可能性极低。那么外销的情况如何呢?
关于速达电动车的出路,杨树平表示,“因为现在在市场准入方面还没解决好,还要在省工信厅、省政府的支持下,争取拿一个真正的路条或者叫资格证书,这样才能走向市场。现在我们在三门峡就是以创新的办法,我们挂的牌照是豫M电。在三门峡境内可以跑,出了三门峡以后还不是正规意义上的汽车牌。”杨树平坦言,2011年初已经生产了50多辆,“本来年底要生产200辆,但是院子里放不下”。经记者多方了解,速达电动汽车到目前为止仅得到三门峡市政府的少量采购,目前还未实现对外销售。
电动车时代网记者注意到,这家被市领导寄以厚望的企业近两年来在推出了“速达牌纯电动汽车”这一款紧凑型轿车后,就再无后续车型跟进,而三门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河南骏通车辆有限公司和三门峡中原量仪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在电动汽车产业具备一定基础”的企业,也大都“作壁上观”,未能有所作为。由于工业基础的单薄,在其它城市所常见的电动公交车、低速电动车、天然气汽车路线在这里却难觅踪影。
实际上,在中原地区各城市、各乡各镇的街头路旁上,已经出现了不少低速/轻型电动车的身影,如星火燎原一般。但许多地区就像三门峡一样,把“鸡蛋”(资金和政策)放在同一个“篮子”(纯电动汽车)里,对老百姓/市场喜闻乐见的需求视而不见,当国家和河南省的政策和扶持力度略有迟疑,地方政府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就立刻出现“休克”,甚至可能前功尽弃。假如不能拓宽思路、坚定信念、加快电动汽车的示范推广步伐,那么三门峡电动汽车“年产值500亿元”的宏伟理想,就只好变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大炼钢铁”的口号了。
编后语: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曾表示,,“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农村人口多,大部分农民已走向富裕,中小城市数量很大,正在低速电动汽车巨大的消费市场。”由于河南各地方政府对低速电动车缺乏系统的扶持,也没有拿出有效的管理办法,电动车辆无法上牌、也无法上保险,基本上都游走在“违章”和“违规”的边缘,这种放任自流的管理方式导致了当地低速电动车企业的无序发展。而地方政府大力扶持的高速电动汽车,又面临着难以为继的窘迫局面。
河南龙瑞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震指出:“只有相关部门早日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和管理制度,生产企业才敢于更多地投入电动汽车的研发,才会让微型电动汽车早日走进家庭,让更多人放心使用。”三门峡以及河南省各新能源汽车第二梯队城市如何在2012年破关?正需要有关部门、地方企业拿出“大智慧”来。
来源:CNEV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CNEV,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江南娱乐苹果app (www.www.wudnway.com)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5 江南娱乐苹果app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