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麦肯锡今年3月份的相关报告显示,宝马集团是全球前三大电动汽车生产商之一。在中国,通过不断扩大本土化生产布局,宝马同样成为最积极响应新能源政策的汽车制造商。“动力电池中心将是华晨宝马新能源战略的重要一步,将进一步提升华晨宝马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华晨宝马方面表示,随着电池中心的启动,华晨宝马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也将随之加快。
据悉,即将启用的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主要生产电池包,将与宁德时代的电芯 形成强强合作,使华晨宝马在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 领域占据领先优势。随着新能源产业化的推进,电池产能的落地已成为包括奔驰、通用在内的跨国巨头在中国的重点投资领域。
六年前开始打造的一流本土供应商体系
紧跟全球清洁能源的趋势,今年7月,在“2025年电动汽车占总销量15-25%”的目标基础上,宝马宣布旗下所有品牌和车系均可实现电动化,也即除了内燃机版本,所有系列均可配有纯电动或油电混合动力版。新电动车型将在未来几年陆续上市。
为配合这一计划,宝马全球十大工厂都已经量产新能源车型。而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中国,一条随时能支持新能源汽车规模化量产的完整产业链已经构建成形。
2013年,华晨宝马研发中心正式成立,并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今年7月,新研发中心已经揭幕。这是宝马继德国、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个研发中心,沈阳研发中心在华晨宝马新能源汽车研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样是2013年,新能源汽车品牌“之诺”在华晨宝马旗下推出。之诺项目创立伊始,就制定了与本土供应商合作的清晰战略,并立足于新能源车全生命周期开始培养本地产业链合作伙伴。豪华车制造商的定位决定了华晨宝马必须拥有一支最高水平的供应商体系。因此,早在2011年,华晨宝马就开始与本土动力电池供应商巨头宁德时代开始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宝马集团总部甚至在接触之初就派遣了 专家到宁德时代驻扎,共同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如今,宁德时代的销量已经位列全球前三甲,成为跨国车企争相合作的一流供应商。
除了生产环节的布局,电池的报废和回收也是华晨宝马在新能源战略启动之初就开始规划的重点环节。同样在之诺诞生的2013年,华晨宝马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报废和回收企业——邦普集团签署了商业合作协议,并共同探讨之诺首款车型1E动力电池安全处理及回收的方案。
作为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国家标准制定工作组组长单位,邦普集团在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先进 及无害化处理使动力电池回收率高达98.5%。目前,邦普正在推动建立并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国家标准。
在与供应商的跨产业合作基础上,华晨宝马的两座现代化工厂也为新能源汽车的规模化量产做好了准备。据悉,华晨宝马的铁西工厂和大东工厂都具有高度灵活性,均可以实现传统内燃机车型和新能源车型的柔性共线生产,可以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迅速调整。
从产品到服务加速落地
产业链前端的提前布局为华晨宝马赢得了重要的市场先机。虽然中国的新能源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车企在新能源上的军备竞赛已经全面打响。尤其是2017年,随着积分制的压力逼近,众多跨国车企开始为没有提前在华布局新能源懊悔不已。
作为首个创立全新子品牌的豪华合资车企,华晨宝马早在2013年就推出新能源汽车品牌“之诺”。BMW i是宝马集团创新的孵化器,华晨宝马所有的新能源车都受益于BMW i品牌的eDrive驱动 。在宝马的 支持下,同年成立的沈阳研发中心主导研发了中国首款高档电动SAV车型——之诺1E,并在2014年推向了市场。2017年3月之诺品牌第二款产品60H面世。
除了品牌定位为“在中国,为中国”的之诺外,华晨宝马也是首家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豪华商务轿车(BMW 530Le)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豪华紧凑SAV车型(全新BMW X1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企业。据悉,全新BMW 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将于明年上市。
决意构建新能源全生态链条的华晨宝马,在充电基础设施以及电动出行服务上也早有涉足,并已开始加快扩大领军优势。
在充电设施建设上,宝马参与了中德电动车统一充电标准项目,并已在中国提供全方位充电服务。截至2016年底,华晨宝马在全国各地建立的即时充电桩已经超过1500个。今年9月,宝马宣布与特来电和星星充电两家充电运营商达成合作,到2017年底,将实现在全国6.5万个即时充电桩的覆盖。
在跨国车企纷纷在华探索电动出行新商业模式时,宝马同样大胆探索。之诺产品上市之初,考虑到新能源市场和整个产业链的不成熟,之诺采取了只租不售的方式,皆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体验到新能源产品,这也为之诺搭建了高效的品牌教育和消费数据收集平台。
2016年,宝马DriveNow车辆共享服务作为试验项目被引入中国,并被命名为ReachNow,通过与本土运营商的合作,该服务将在今年年底前在成都推出,所有共享车辆均为电动汽车。
按照最新公布的双积分制最终方案,新能源汽车积分考核将在2019年启动,首年积分比例要求即为10%。业内分析指出,虽然延后一年实施,但“临时抱佛脚”必然不敌厚积薄发的提前筹谋和布局,可以想见,凭借对新能源全产业链的投资,华晨宝马在即将来临的新能源第一考中已经赢在起跑线。
来源:中国新能源汽车网-Y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新能源汽车网-Y,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 (www.www.wudnway.com)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4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