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消息,截止2019年1月,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达到 85.3 万台,同比增长80.1%,电动汽车充电难的问题得到大大缓解。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消费者逐渐淡化的里程焦虑又陡然增加,焦虑的核心问题是:厂家宣称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与实际驾驶里程差异较大,这是为什么,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3月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京召开“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问题研讨会”,邀请业内外专家和企业代表,对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王秉刚:公告续驶里程与实际续驶里程差异有六种原因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将厂家公告的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和消费者实际驾驶里程差异的原因归纳了六点。
1. 产品公告的续驶里程是按NEDC工况法测试出的数据,但在实际驾驶情况下,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的实际电耗大约会增加30%,这一点,NEDC工况法反映得不够。
2. 产品公告的续驶里程是在常温状态下测试出来的,但在实际驾驶时一年四季的电耗多有不同,特别是电动汽车在低温状态运行时的动力电池功率、能量转化都会减少。
3.产品公告的续驶里程是在不使用空调的情况下测试的结果,但夏天、冬天使用空调,尤其是冬天空调供暖电耗会大幅增加。
4.动力电池存在着衰减问题,随着车辆使用年限和行驶里程的增长,车辆的续驶里程会逐渐减少。
5.企业送检车辆与批量生产的车辆可能存在差异,批量生产的汽车存在一致性差等问题,也会导致消费者所购车辆的续驶里程出现差异。
6. 汽车仪表读数与真实续驶里程存在不相符的情况。
卢兰光:电池能量和能耗决定续驶里程长短
专攻汽车动力电池安全管理研究的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高级工程师卢兰光,从电池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两大因素:一是电池的能量问题,二个是电池的能耗情况。
电池的能量由电池本身的因素决定,包括电池能量密度、生产的一致性、工作环境的优劣、工作波动情况等,对续驶里程的影响都很大。
电池的能耗也包括两个方面:车辆驱动用的能耗和车辆附件用的能耗。驱动能耗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电池的参数、车重、承载人数以及电动机的最优效率点,如设计在60公里/小时,则电动机在这一速度时的效率就最高,能耗最低,设计在90公里/小时,60公里/小时时的效率就不是最佳。车重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乘用车增加10%的重量,电耗会增加5%。还有车辆的风阻、坡阻、加速阻等。
附件能耗的影响也很大,空调的能耗占到车辆总能耗的30%,冬季使用空调取暖比夏季使用空调制冷的能耗还要高。电池保温也是大问题,如果电池的保温做得不好,冬季可能要增加7%的能耗。
王芳:等速法测试结果不等同于真实续驶里程
中国汽车 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王芳指出了现行公告测试法存在的问题。现行公告测试法有两种,一是60公里等速测试法,一是NEDC工况测试法。
目前,乘用车一般采用NEDC工况法进行测试,其测试的是车辆在常温、空调关闭情况下的工况。而等速法只是作为政府给电动汽车进行补贴时的参考数据,不能作为续驶里程的数值提供给消费者。她指出,一些汽车厂商将等速法测试出的数值作为产品续驶里程做宣传、当噱头,是误导消费者的错误行为。
丁晓华:一年四季 东南西北 车辆的实际续驶里程都不同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晓华介绍了该中心的分析结果,对8款车型在上海市秋季、冬季的行驶情况、数据进行跟踪分析,每款车型样本量从几十辆到几千辆不等。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车型、不同电池、不同电机,甚至新电机、旧电机、新电池、旧电池测出的实际续驶里程都不相同。而无论是NEDC工况法还是等速法,都不能完整体现这些实际工况,二者出现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次研讨会上,中国汽车 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EV-TEST 项目主管周博雅、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经理孙浩、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电动力工程项目管理副总监刘高珅、 普天新能源有限(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牟其勇、滴滴出行动力总成专家戴锋、地上铁租车(深圳)有限公司产品供应中心总经理喻洋也做了引导性发言。
周博雅介绍了正在推进的中国工况法,以及EV-TEST项目的情况。EV-TEST项目对车型在不同地域、工况、温度、使用条件下的续航情况进行了多元化的测试和分析,更符合中国的实际使用情况,弥补了NEDC工况法、等速测试法缺失的重要内容。在常温续驶测试之外,还包括低温、高温测试,开空调测试,以及高速续驶和续驶里程准确估计度等内容。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嘉宾进行了热烈讨论,希望能够尽快完善相关法规、标准,补齐短板,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消除里程焦虑症。
在总结环节,清华大学汽车系副教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对电动汽车厂家提出了建议,在自愿性原则的前提下,企业应为用户提供多种运行条件下续驶里程的参考值,至少包括工况里程、高速里程、高温里程和低温里程,也可标注等速里程,给用户更多的信息。
来源:中国新能源汽车网-Y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新能源汽车网-Y,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 (www.www.wudnway.com)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4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