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外媒体报道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认为电动汽车被过度炒作了,倡导者没有考虑到发电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以及向电动汽车转型的成本。
丰田章男表示:如果所有汽车都是电力驱动,那么日本到夏天时将会发生电力短缺的情况,电动汽车对环境帮助不大,而生产的电动汽车越多,二氧化碳排放就越严重。
其实丰田掌门人炮轰电动车不环保,这一观点不合理,而且带有偏见和利益纠葛,有种醋坛子打翻的感觉。
电动车不是不环保低碳,而是还没有达到100%的低碳,但相比高碳燃油车来说,电动车是绝对低碳环保的。
丰田掌门人的观点其实是自相矛盾的,汽车用电会导致日本电力短缺,那化石能源不能用来发电和生产原料,而是大规模使用在汽车上,难道就不会消耗大量化石能源,给日本造成能源危机吗?
电能是可以在终端消费应用侧实现碳中和的二次能源,而直接燃烧汽油带来的碳排放却是极大的,无法达到零碳排放。汽车尾气还会造成城市雾霾现象。
欧洲和日本传统燃油汽车巨头都炮轰电动汽车不环保;中国的蔚小理和比亚迪等造车新势力,都认为纯电动车才是低碳环保,汽车产业的未来;而美国的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则直言:“石油这么珍贵的东西,你们竟然用来烧”。
新能源电动汽车真的不低碳,不环保吗?争议其实不在低碳环保,而在于产业经济利益之争,我们从碳中和,能源经济,汽车工业三个维度来做一个深度的解读:
新能源电动车是低碳环保的,只是还没有完全碳中和
新能源电动车低碳环保,其实是从汽车终端消费侧来说的,在交通领域,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燃烧高碳化石能源,带来的碳排放占比是最高的,而电动车在驾驶过程中使用的是二次电力能源,而电力能源可以在终端应用侧达到净零碳排放,实现能源消费侧碳中和,而其他非电能源会带来更多额外碳排放。
日本和欧洲汽车巨头炮轰新能源电动车不环保,是从汽车全生命周期和能源供给侧来说的。
从汽车全生命周期来说,汽车整车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支撑这个系统工程的是一个经济体的汽车工业体系,一辆汽车的组装量产,涉及上万个汽车零部件,其中还有几千个精密零部件,比如汽车芯片等。
电动汽车量产过程会涉及诸多细分产业链和供应商企业,汽车供应链环节,各大细分产品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的累计碳排放量也不容忽视。
但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电动车在发展早期其实都没有评估供应链环节碳排放,也没有汽车产品碳足迹体系,在供应链和生产环节,究竟是量产燃油车碳排放大,还是量产新能源车碳排放大,尚无定论。
传统燃油车的低碳化和纯电动车的低碳化,其实都是从节能角度出发的,而不是供应链环节,电动汽车相比燃油车已经实现能源应用侧的低碳化,避免直接燃烧汽油。
电动车的电力来源主要是煤炭等化石能源发电供给的,这也是传统汽车巨头批评电动汽车不环保的一个一个理由,但至少在能源供需层面,燃油车无论是能源供给侧,还是消费应用侧都是高碳排放的,而电动汽车只是在能源供给侧还没有达到100%绿电供给。
目前全球主要发电模式还是通过化石能源,中国使用低成本的煤电,而欧美则使用低成本的石油和天然气,日本和韩国属于岛国经济,也都是依赖进口石油和天然气解决能源供给问题的。
中国去年发电量超过8.1万亿,其中70%左右来自煤电,29%来自清洁能源供电,而目前中国已经完成70%以上的煤电机组脱碳,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加上十四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电动汽车实现100%绿电供应只是时间问题。
在汽车回收产业链环节,传统汽车企业在汽车报废和回收产业链相对成熟,在资源回收利用的环保价值上,确实有优势。
但新能源汽车目前还在高速发展期,动力电池回收等汽车循环再利用产业链才刚开始,这是一个万亿规模的赛道风口,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很快就会形成闭环产业体系,解决汽车产业链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珍贵的石油要用来发电和生产原材料资源,不该浪费在汽车上
很多人把石油等同于加油站的汽油产品,而忽略了石油作为大宗商品之王,工业血液的真正战略资源价值,我们的衣食住行需要用到的各种产品和工具,其实都离不开石油炼化和裂变出来的各种原材料,比如我们穿的衣服,戴的口罩,使用的各种塑料产品都有石油原料的影子。
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能源集团,加油站的汽油产品业务只是一个细分市场,而出售石油裂变出来的成千上万种生产原材料,供应给各行各业企业用于产品生产,才是两桶油的主要利润来源。
石油是极其稀缺珍贵的,而且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继续让汽车消耗大量化石能源,不仅会带来大量温室气体排放,还会消耗大量工业生产需要的化石能源,影响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正如丁仲礼院士所说,我们推动碳中和不是为了拯救地球,而是拯救人类自己,把珍贵的化石能源节约下来,留给后代子孙使用。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虽然化石能源资源也不少,但是人口基数大,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工业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都是庞大的数字,石油进口依赖度已经达到70%,去年进口石油就超过了5亿吨,而国内每年耗费在汽车上的石油占比也接近70%。
我们的芯片进口超3000亿美金,而原油进口耗费了2800亿美金,仅次于芯片进口金额,排名第二,事实上我们缺芯片,也缺石油。
对于日本和韩国这样的岛国经济体来说,本就不是资源型国家,化石能源都靠进口,如果大量化石能源用在汽车工业上,那么迟早会陷入能源供需失衡的困境,丰田掌门人炮轰新能源电动车不环保,浪费电,其实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欧洲作为燃油车的发源地,在经历了三次能源危机之后,能源通胀也让欧洲的汽车巨头陷入被动局面,失去稳定的石油和天然气供给,欧洲传统汽车工业也面临瓦解,而转型清洁能源,发展新能源电动车才是未来出路。
对于全球经济体来说,节约石油等化石能源资源,降低在石油在汽车能源供给侧的消耗,更多用于发电侧和企业生产,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才是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中美日韩,欧洲都推出了各自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但目前看来,全球只有中国比亚迪首个宣布停产燃油车,欧美日韩要放弃传统燃油车的产业利益,耗费巨大资金和产业成本转型新能源汽车赛道,禁售燃油车,难上加难。
中美联手遏制欧洲和日韩传统燃油汽车工业,丰田失去了市场
在能源通胀危机之下,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已经发生变化,欧盟和日韩代表的是传统燃油车旧势力,而中美则代表电动汽车的新势力。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拥有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美国次之,中美在汽车产业领域其实是竞合关系。
欧洲占据了全球主要的汽车品牌和市场份额,享受了百年的汽车工业红利,而现在则是中美联手打压欧洲汽车厂商巨头,争夺欧洲汽车品牌的市场,大力发展新能源电动车和氢能汽车。
日本和韩国虽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但完全竞争不过中国和美国,也缺乏中国这样庞大的纵深市场。
在欧美经济高速发展期,日本和韩国都承接了大量来自欧美的产业转移,消费电子行业,家电行业,汽车工业撑起了岛国的经济GDP,成为了亚洲四小龙。
在电池领域日本的索尼制作了第一个锂电池产品,消费电子产业高速发展,但却错过了动力电池在汽车领域的发展红利,就连引以为傲的消费电子行业,市场份额也逐步被韩国三星蚕食。
在电动车领域,只有日本的松下有机会成为了特斯拉的一个电池供应商,赶上锂电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但去年松下就清仓了在特斯拉的投资,结束了合作关系,开始独立发展动力电池产业。
而特斯拉则转向中国市场,在中国上海和新疆建立汽车工厂,解决特斯拉的汽车量产问题,比亚迪和宁德时代都与特斯拉加强了合作,成为特斯拉汽车供应商的一员。
中国也借助特斯拉这个新能源汽车标杆,推动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改变行业内卷消耗的发展模式,而中美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合作发展,也使得双方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而欧洲传统汽车巨头和日韩车企巨头则陷入被动局面,无法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而本土车企无论是新能源汽车 迭代,还是产业投资都跟不上中美的速度,在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之间摇摆不定。
丰田作为日本传统汽车巨头之一,在今年的能源危机之下,传统汽车业务发展陷入瓶颈,而新能源汽车市场,丰田也无法分一杯羹,本土市场后劲不足,规模有限,无法与中国的蔚小理和比亚迪,美国的特斯拉在同一个水平竞争。
中国与美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是竞合关系,电动汽车的发展其实不是表面的低碳环保那么简单,而是一个深层次的产业变革,能源经济变革。
过去欧洲国家,日本和韩国都是凭借着汽车工业体系的发展,使得制造业快速迭代,逐步在欧美能源和产业经济体系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利润,形成了产业闭环,就业市场也打开了。
而中国则不在欧美经济利益体系内,早期都是充当世界工厂角色,为欧美提供廉价商品和服务,传统制造和汽车工业都处于产业链下游,利润很低,从业者的薪资收入也低,而且相同的岗位下,日韩凭借庞大的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产业体系,日韩的就业人员薪资和福利都比中国人高。
中国现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环保低碳是顺带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一个新能源汽车工业体系,绕开欧美日韩占据优势地位的燃油车工业体系,打破发动机 垄断,通过一个全新的赛道,与欧美日韩争夺新能源经济和汽车工业话语权。
汽车工业产值在GDP的占比越高,代表这个经济体的产业利润和居民收入的大幅提升,也意味着就业市场的扩容,为城市经济发展找到一个新的方向,替代房地产的产业体系。
美国与中国的竞争在于能源经济话语权,中国想通过清洁能源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工业,来获得能源和产业贸易主导权,对抗美元石油霸权,这也是中国的陆权经济与欧美海权经济的博弈。
美国凭借石油美元体系和欧美主导的金融结算体系,主导全球能源贸易和产业经济利润,不会让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冲击美国的利益。
全球能源经济格局突变,中国想要通过新能源赛道,弯道超车,而美国既要维护美元石油的地位,也要把握新能源经济的红利,但如何平衡华尔街传统能源寡头与新能源势力的利益,对美国来说是一个考验,而中国则是轻装上阵,全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未来可期。
房地产撑起GDP的时代过去,恒大负债累累,而贵族茅台虽然成为市值破万亿,但白酒消费产业却撑不起消费内需市场,也无法取代房地产。
而在双碳战略下,新能源经济和汽车产业有望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们的新支柱产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成为万亿市值企业,只是新能源经济的开胃菜,未来A股市场,万亿市值上市公司将更多诞生于新能源经济和新能源汽车板块。
汽车碳中和赛道,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比的是汽车的电动化,下半场比的就是智能化,这也是中美未来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竞争点。
来源:网易
特别声明: 以上内容转载自网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如有侵仅请联系删除,转载内容并不代表 (www.www.wudnway.com)立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版权所有©2007-2024
新能源汽车网所有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商务联系请扫码
新能源汽车网官方微信